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经济法是国家维持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依据,在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法的完善也逐步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经济法在完善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这就要求一些立法人员不断地去发现这些缺点,并针对这些缺点不断地去改进,去完善我国的经济法,对经济法过去存在的现状进行反思,并对经济法的发展前景作出详细地规划,这样才能使得我国的经济法不断地完善,完美,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研究经济法的渊源,有助于更全面的理解经济法的体系,政府部门更好地进行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划,也有助于法院更好地审理经济法案件,推进经济法的法制建设和促进经济法的法学研究。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经济法的相关体系问题:
各类经济法的渊源,构成了经济法形式上的体系,即规范性体系,或者说是广义上的经济法的立法体系,而在这些形式渊源中,可能蕴含着多种性质不同的法律规范。
2、经济法的立法问题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法治中国,就要在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的基础上,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而立法是一切法律活动的前提和依据,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我国经济法自产生以来,在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平稳协调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我国经济法的体系也不断完善,国家在市场规制和宏观调控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我国在经济法的制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比,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
(1)有不少急需的经济法律、法规尚未制定出来,应该抓紧制定;有的还没有列入国家立法规划,应该尽快列入。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本文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有:
文献研究法: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知识服务平台和图书馆等途径,收集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以了解国内外学术界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从中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同时通过对我国经济法渊源相关规定的文本解读,发现其中的进步轨迹和缺陷所在。
比较研究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对国际经济法渊源建设历程的介绍分析,为推进我国经济法渊源建设提供有益启示。
5. 参考文献
[1]杨紫烜. 关于制定《经济法纲要》的若干问题[D].2015(7).
[2]袁达松,朱成林.论经济法治的顶层设计--兼重提经济基本法的制定[J].中山大学法律评论.2014(3):44-52.
[3]杨紫烜.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依据制定和实施经济法[J].经济法研究.2013:3-18.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