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信用卡诈骗罪开题报告

 2022-08-09 09:12:4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信用卡诈骗在近年来,发案数量连年升高,案件涉及金额大,案件造成的损失惊人,犯罪手段多样,同时流动性大,隐蔽性强,难以监控。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利用钓鱼网站、诈骗短信、假冒网银等形式手段,可谓花样繁多,防不胜防,其更加难以统一防范。而立法上的难度在于,现有的法条大多数采用叙明罪状,而新的信用卡诈骗方式层出不穷,若要全部列举并保证每一种罪行的量刑操作具体,不仅显得法条冗繁,而且不利于跟上新的犯罪形式的节奏。有些国家甚至为了简化司法难度,只将其作为诈骗罪看待,但这样的作法又不利于处理交叉型复杂的案件。因此信用卡诈骗罪需要一个完整的制度体系,既能保证犯罪构成的分类细化,又能保证量刑情节的具体化。各种类型的行用卡诈银行系统本身在信用卡业务的管理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还缺乏足够的重视。此外,信用卡发行和使用也还没有形成一套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存在大量可乘之机。

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违反了相应的管理法规和管理章程,破坏了银行信用也破坏了合法持卡人的信用度,而以上信用度是信用卡流转秩序的重要保证,规范信用卡的意义在于维护信用卡管理秩序。加深对信用卡诈骗罪的研究就是为了保护公私财产,保护人民的切实利益,维护社会稳定.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探究信用卡诈骗的渊源以及在我国的发展历史;

二、信用卡诈骗罪与一般诈骗罪的区别;

三、探究行用卡诈骗的种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各国对信用卡犯罪的立法模式为法典化和附属型立法模式。前者将信用卡犯罪这一条款以明文形式规定在刑法典中:后者并不在刑法典中单独列一条款,而是附随在信用卡相关的法律法规之中。

对于行用卡诈骗罪的罪名,我国采用法典化立法的形式进行专门的规范。许多国家都仅仅把涉及信用卡的犯罪纳入到诸如#8220;伪造罪#8221;、#8220;诈骗罪#8221;、#8220;利用信息技术网络犯罪#8221;的法律范畴,而并没有单独设一专门条文来规定信用卡犯罪。

在美国,信用卡诈骗被作为诈骗罪的一种形式来看待。还有一些州则把它纳入到伪造罪中,不过也有个别州会把它设为为一个独立的罪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本文主要浅析信用卡诈骗的相关法律问题,寻找当下制度中的优劣点,本文先以总的形式概述信用卡诈骗的概念和特点,接着用案例分析的方法究其原因,然后比对国内外立法作法和法理学原理,分析现行法律中哪些可以补足之处,为我国在行用卡诈骗方面的立法提供一些思路和主张。

5. 参考文献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五十四条、第九十一条。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