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我国的财政支出规模呈现出以较快的扩张态势而持续扩大的形式。而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政府的财政支出规模出现增长是必然的,可是财政支出的规模应该多大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增长,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实问题。
然而政府不科学的投资会造成市场对资源配置效应的扭曲,影响市场发挥自发配置资源的作用,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政府的大规模投资会发生挤出效应,挤占了居民和企业的收入,从而居民的消费欲望提高,消费率提高,导致居民投资于房地产、金融信贷等行业,某种程度上会导致市场繁荣的假象,产生资产泡沫。因此,财政支出的规模应如何控制是一个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中,财政支出所占的比重应当处于一个合适的百分比范围以内,才能更好地发挥政府财政支出的经济增长职能作用,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
把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联系起来, 从长期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研究政府的财政支出规模问题, 从而为我国政府发挥政府效能、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提供一个理论基础。
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财政支出规模扩大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上有大概三种观点,即负效应,正效应,和没有明确的关系。康秀梅认为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正相关,也就是说财政支出的相对比重越高,经济的增长速度就越慢。[1]雷良海认为西方国家财政支出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每增加5%将导致GDP少增长1%。[2]
但是,刘晓红以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到2005年之间的数据为基础,根据内生增长的理论,得出结论,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3]李永友和裴育利用中国1979年至2003年的数据来研究经济增长与财政支出规模的关系,结果得出了我国的公共支出增长与国内经济增长不存在相关性。[4]
对于财政支出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最优模型,廖家勤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进行实证分析,对我国的适度财政支出规模的基本要求以及界定标准给出了思路。[5]王静敏认为,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应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 才能更有效地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34%, 是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最佳规模。[6]马树才和孙长清也利用内生增长的理论来研究两者的关系,通过中国1978年至2000年的数据分析,结果构建出了一个财政支出规模的最优模型,在这个最优的相对范围内财政支出扩大利于经济增长,而财政支出在国名经济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超过这个范围,则不利于经济的增长。[7]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计划时间安排
2022.12.19—2020.12.23
5. 参考文献
[1]康秀梅.财政支出及其结构与经济增长率关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8(16):14-16.
[2]雷良海' 财政支出增长与控制研究[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
[3]刘晓红.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及其检验[J].财政研究,2006(12):35-37.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