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毫无疑问,中国社会是一个关系本位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接触常常是建立在社会关系网络基础之上的,这种关系网络又一定带着本土化倾向,不同的地域、宗教、种族等等都有其不同的特点。我们反对在现代社会治理制度的构建中无视社会传统的“强政府”倾向,而是倡导以“多中心治理”为原则,对地方文化传统要素作吸纳和融合。而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都积累了各具特色、各不相同的文化习俗,因此各地区对少数民族聚集地的公共物品供给模式难免要与当地的社会网络关系相容才能实现长期稳定发展。所以,在社会网络视野下对少数民族公共物品供给模式进行研究则显得很有必要。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社会网络是指社会个体成员之间因为互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体系,关注的是人们之间的互动和联系,经由这些社会关系,把从偶然相识的泛泛之交到紧密结合的家庭关系的各种人们或组织串连起来。本文主要阐述在社会网络视野下我国存在的比如“由外而内”的嵌入视角和“由内而外”的互动视角、PPP模式和平台型企业参与等等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并通过调查采集贵州省惠水县大新村毛南族的数据信息,了解当地的供给模式,以小见大,探寻出适合运用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供给方式。
(二)拟解决的问题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
徐林、宋程成、王诗宗(2018)从社会网络视角将对有宗族影响因素地带的公共物品供给分为“由外而内”的嵌入视角和“由内而外”的互动视角。因为外部力量嵌入到少数民族这样的包容性团体网络中的程度,会影响到其投入相应时间或精力至公共领域的动机,并进一步影响到一些公共品的供给。他们由此得出家族纽带等既有社会网络,作为一种“本土性资源”,有助于弥补正式制度缺失所带来的透明度和问责不足问题。也就是说,公共物品的供给机制嵌入到民族内部有利于提供过程中产生冲突的化解。与嵌入式通过累积的社会关系要素对个体施加的压力以此达成目的不同,互动视角往往偏重从微观、短期出发探讨个体如何借助自身所有的“社会关系”以调动各方面资源。这是一种基于中国传统的“人情式”社会,把伦理关系看做可利用工具的模式。相对应的,这种由内而外的模式往往意味着宗族内部更为强烈又紧密的联系,他们容易组成一个难以入侵的团体,所以治理也会更加困难。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在导师的指导下查阅国内外相关的文献,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认真研究所选课题,写出具有一定学术参考价值的毕业论文。研究计划安排如下:
①2022年11月,与导师见面交流,确定论文题目。
5. 参考文献
[1]徐林,宋程成,王诗宗.农村基层治理中的多重社会网络[J].中国社会科学,2017(01):25-45 204-205.
[2]孙翊锋.PPP模式的治理逻辑、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径——构建面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PPP模式[J/OL].湖湘论坛,2018(06):142-151[2018-11-25].https://doi.org/10.16479/j.cnki.cn43-1160/d.2018.06.016.
[3]王 俐,周向红.平台型企业参与公共服务治理的有效机制研究——以网约车为例[J/OL].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1-6[2018-11-25].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1.1413.G4.20181122.1740.009.html.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我国目前责任政府的构建开题报告
- 城市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研究-以南京市A社区为例开题报告
- 雨花台区油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 新冠疫情下社区防控治理的成效、问题与优化研究开题报告
- 城市社区应急管理中的居民参与问题分析——以南京市H社区为例开题报告
- 城市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南京市秦淮区为例开题报告
- 基于韧性社区建设的乡村社区应对自然灾害研究——以河南7.20洪涝灾害为例开题报告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高校的应急管理研究-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开题报告
- 互联网+背景下智慧社区建设研究—以A社区为例开题报告
- 新媒体环境下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危机应对策略研究——以贵州安顺公交车坠湖事件为例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