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级积极反馈对员工创新性行为的影响:上下级关系的调节作用开题报告

 2022-07-31 14:47:5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拓展了反馈研究的视角。文献研究发现,大量研究主要探讨与员工过去表现或行为相关的反馈对个体工作态度和行为的影响,鲜有学者研究上级积极反馈对个体的影响。本文根据社会交换理论、领导认同理论和内在动机理论,探讨上级积极反馈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拓展了反馈对个体影响的研究视角,在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我国学者对反馈实证研究的不足。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通过实证来探究上级积极反馈员工创新性行为的影响并了解控制点上下级关系在其中的调节作用。

(1)问卷调查法。以往关于反馈的研究主要采用实验法和情景模拟法获得研究数据,较少采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情景模拟法所研究的对象主要为学生,其与实际社会工作者对反馈的认知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从而可能影响反馈的效果。因此,本研究将企业员工作为问卷调查的样本。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反馈”(Feedback)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诺伯特维纳提出来的,定义为:“一个机械、一个系统或一个过程输出端的信息,一部分反送到输入端”。在任何控制过程中,反馈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为人们对系统的调整提供决策信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反馈在组织中的地位也逐渐得到了提高,成为了组织必要的管理工具。反馈无论对组织还是个体都非常重要,对组织来讲,组织可以帮助组织对管理标准进行有效地控制,确保整个组织的正常运行,从而促进组织绩效目标的实现;对个体而言,反馈能促使员工正确地评价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帮助员工达成个人绩效目标。正因如此,反馈在组织行为学领域日益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近30~40年以来,学者们关于反馈研究的热点历经三个阶段的变化:

1.被动接受的研究阶段。在这个研究阶段,典型的理论模型为反馈心理过程模型。他们认为,反馈主要由反馈信息、反馈源和反馈接受者三三部分组成,对个体心理和行为影响的过程非常复杂,其效果非常不确定,受反馈源、反馈信息、反馈接受者和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2.主动寻求的研究阶段。在这个研究阶段,典型的理论模型为反馈寻求过程模型。他们认为信息环境中的个体除了被动的等待反馈信息外,也会有意识地投入精力来寻求反馈。在这个模型中,反馈被认为是一种信息资源,个体可以通过询问和观察获得所需要的反馈。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0月25日-2022年11月1日:完成选题

2、2022年11月1日-2022年11月29日:阅读大量资料并选取有用资料待用,积累最新信息,了解目前国内外研究动态,完成开题报告

3、2022年2月19日-2022年3月8日: 根据研究对象以及研究目的设计问卷调查,进行预调研并形成正式问卷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朱其权;龙立荣;.互动公平研究评述[J].管理评论,2012 ,v.24(04):101-106.0

[2] 王辉,李晓轩,罗胜强.任务绩效与情境绩效二因素绩效模型的验证[J].中国管理科学,2003 (04). 0

[3] 李宁;严进;金鸣轩;.组织内信任对任务绩效的影响效应[J].心理学报,2006 (05):770-777.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