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使得企业员工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工作倦怠。
而压力与倦怠也会渗透到家庭生活,导致个体产生工作-家庭冲突。
工作-家庭冲突如果得不到有效缓解,就会加剧个体的压力感知,产生职业倦怠,进而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工作态度与行为以及组织的绩效,甚至随着职业倦怠的增多和扩散式发展,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都会有一定负面效应,因此对职业倦怠及其缓解方法的研究和分析具有一定的价值。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即将具体论述社会支持与工作家庭冲突对工作倦怠的影响,而且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社会支持与工作家庭冲突怎样对工作倦怠产生影响。
具体研究问题如下: 1、社会支持是否对工作倦怠有影响 2、工作家庭冲突是否对工作倦怠有影响 3、社会支持与工作家庭冲突对工作倦怠的影响的主要方面。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早期的研究工作是探索性的,大多是定性研究,试图将工作倦怠这一现象操作化, 当时研究涉及的职业主要是服务业和卫生保健业。
这些职业的核心特征是提供帮助者与接受帮助者的关系。
因此从一开始工作倦怠这一概念所指的就不是单纯的个人压力问题, 而是在工作情境中的互动关系。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0月26日--2022年10月31日 毕业论文设计动员。
2022年11月1日--2022年11月30日 确定选题阶段。
2022年12月11日--2022年12月30日 选择研究工具并确定研究样本的选择范围(或确定案例企业)。
5. 参考文献
1. 刘永强. 工作-家庭冲突及其平衡策略研究综述[J].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6,第10期(10):51-57. 2.李永鑫. 工作倦怠及其测量[J]. 心理科学, 2004, 26(3):556-557. 3.宋佳萌, 范会勇. 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元分析[J]. 心理科学进展, 2013, 21(8):1357-1370. 4. 李贵卿, 井润田, 吴继红. 工作-生活多角色责任感的测量及影响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 2010, (4):130-140. 5. 白光林, 凌文辁, 李国昊. 职业高原与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离职倾向关系研究[J]. 软科学, 2011, 25(02):108-111. 6.宋佳萌, 范会勇. 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元分析[J]. 心理科学进展, 2013, 21(8):1357-1370. 7. 戴春林, 李茂平, 张松. 同事支持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 企业研究, 2011, (08). 8. 李永鑫, 赵娜. 工作-家庭支持的结构与测量及其调节作用[J]. 心理学报, 2009, 41(9):863-874. 9. 王晓春, 甘怡群. 国外关于工作倦怠研究的现状述评[J]. 心理科学进展, 2003, 第5期(05):567-572. 10. 李锐, 凌文辁. 工作投入研究的现状*[J]. 心理科学进展, 2007, 第2期(2):366-372.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