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A密码算法的分析与实现开题报告

 2022-07-31 11:43:0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RSA加密算法自提出以来,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和应用。发展至今,电子安全领域的各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国际规范。

RSA作为最重要的公开密钥算法,在各领域的应用数不胜数。在硬件方面,以技术成熟的IC应用于各种消费类电子产品。在软件方面,主要集中在Internet上。加密连接、数字签名和数字证书的核心算法广泛使用RSA,日常应用中,有比较著名的工具包Open SSL(Security Socket Layer),是一个安全传输协议,在Internet上进行数据保护和身份确认。 RSA是第一个既能用于数据加密也能用于数字签名的算法,它易于理解和操作,也很流行。算法的名字以发明者的名字命名:Ron Rivest、Adi Shamir 和 Leonard Adleman。

至今为止,RSA的安全性一直未能得到理论上的证明,它经历了各种攻击,至今未被完全攻破。普遍认为RSA的安全性依赖于大数因式分解的能力,但也并没有证明,对大数进行因式分解是破解RSA的唯一方式。本设计致力于RSA算法的实现机制学习与研究、RSA加解密过程的模拟实现、以及RSA算法的改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61548;研究内容 1.学习了解RSA算法的实现机制。 2.编程实现RSA算法的加解密过程。 3.对RSA算法的加解密过程进行简单的优化。#61548;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加解密过程的呈现形式。 2.现行RSA算法的密钥产生麻烦,受到素数产生技术的限制,因而难以做到一次一密。 3.对RSA运行速度慢的问题进行优化。#61548;

写作提纲 1.介绍RSA算法的理论基础。 1.1素数如何选择--素数检测技术 1.2安全性基础 2.数学基础:欧拉定理 3.模拟实现RSA的加解密过程 3.1公私钥的生成算法 3.2加密算法 3.3解密算法 4. 现行RSA算法的缺点、问题和不足 4.1密钥生成 4.2加解密速度 5. 优化方案 5.1算法优化 5.1.1大数乘法 5.1.2模乘优化 5.1.3中国剩余定理 5.2加解密过程优化 6. 总结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RSA从提出至今已40年,经历了各种攻击的考验,早已被人们所接受,普遍认为是目前最优秀的公钥方案之一。

在安全性方面,RSA的安全性建立在大数因式分解的难度之上。早在1999年,一台Cray超级电脑用了5个月时间分解了512位长的密钥。十年之后,2009年12月9日,研究人员因式分解了768位RSA算法即232位数字的RSA-768密钥。分解一个768位RSA密钥所需时间是512位的数千倍,而1024位所需时间是768的一千多倍。密钥长度越长,安全性强度越高。由此来看,现在所使用的2048位密钥还是安全的。但计算能力的飞速进步,在不久的将来,也许2048位密钥也将告破。

安全性取决于密钥长度,长度越长,安全性越高,但解密难度,密钥生成难度也随之增加。对于如何加快RSA算法效率,目前国内外被广泛应用的数组表示法,结合中国剩余定理,将解密过程的部分模幂运算转移到密钥生成部分(RSA更换密钥的频率远小于加解密或签名验证的频率,所以这种运算转移是高效可行的),从而实现了RSA的快速解密。在素数检测方面,目前还没有得到证明的高效率检测方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1日~11月10日 确定选题并提交;

2)2022年11月11日~12月5日 撰写开题报告;

3)2022年12月5 日~2022年1月31日 阅读相关书籍资料,提出可行性的设计方案;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韩海清,张焕国,赵波,王后珍.基于量子BCH码的McEliece及Niederreiter公钥密码算法研究[J].工程科学与技术,2018,50(05):152-159.

[2]潘梁静.抗泄漏公钥密码体制的研究[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3):86-88.

[3]刘旭东. 基于属性的公钥签名及加密算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