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一些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奉行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操弄贸易关税政策,引发了有史以来较为严重的全球贸易摩擦。这种逆全球化贸易贸易保护主义使得世界多边自由贸易体系遭到破坏,尤其是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范围内的逆全球化现象愈演愈烈,在一些国家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事件等,日益暴露了全球化发展中的矛盾问题,
新兴经济体也因此较大伤害。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和第二大经济体,贸易摩擦点多面广,产生对外贸易摩擦的频率相对较高,极易受到贸易保护主义冲击。目前传统的关税壁垒已经逐渐丧失了重要地位,世界各国迸行贸易保护主要依赖于非关税壁垒。由于反倾销具有形式上合法、杀伤力强、针对性强、随意性大、便于操作等特点,已成为各国谋求贸易保护的最重要手段。如今,中国商品在国外遭遇了数目众多的反倾销诉讼,已成为世界反倾销的头号目标国。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中国已经连续23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相比于美国301调查,反倾销对中国的贸易影响或许更大。因此加强“逆全球化”背景下对华反倾销的研究,深入探究对华反倾销的动因及对策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通过广泛地阅读文献和查找数据,对“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所遭受的反倾销调查现状进行分析,以期得到科学可靠的结论,为中国应对反倾销调查提供一些参考。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WTO反倾销协定》规定,当出口国公司在特定出口市场以低于其国内市场价格销售产品并对进口市场造成实质性损害或对进口国厂商造成实质损害威胁或对某产业的形成造成实质性阻碍的情况下,进口国允许征收反倾销税以冲销出口商的价格优势。作为一种重要的贸易救济措施,反倾销在世界被广泛使用,一直是国际经济学领域的焦点之一。
理论上微观价格影响对反倾销是最直接的原因。梁俊伟和代中强(2015)利用1995-2013年17个发展中国家的20类产品宏微观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认为中国偏低的出口价格、进口国工业增长率下降、进口冲击及进口渗透率上涨是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的重要动因。除此之外,宏观经济方面也是不可忽视的动因,如宏观经济状况、汇率、市场份额、就业率变化等。Knetter(2003)发现真实汇率和国内实际GDP对反倾销申请有显著影响,国内通货的单边标准偏差的真实升值会增加反倾销申请的33%,国内实际GDP的单边标准下降会增加反倾销申请的23%。Feinberg(2005)利用美国当局对15个国家发起反倾销诉讼的13年季度数据,发现宏观经济的好坏是美国发起反倾销诉讼的重点考虑的因素,在经济衰退时期,外国产品更容易受到美国制造商的反倾销起诉。
针对我国遭遇的反倾销现状,杨仕辉从国际反倾销国别结构比较和反倾销措施差异比较两方面对我国出口产品遭遇反倾销的概况进行总结。朱文帅对中国对外贸易面对的反倾销态势及其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赵瑾据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展开反倾销实践的特点,实证分析国外对华反倾销的扩散效应所具有的集群性、盲目性、集中性、示范性等性质,并分析这些特性对我国经贸发展的恶劣影响。学者们分别从宏观政府、微观行业组织、企业自身三个层面,提出了针对性较强的政策建议。桌骏、方勇和张二震都对我国出口产品反倾销预警机制建立进行了研究,他们均指出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重要性,同时对反倾销预警的具体方法提出了建议。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1月30日前阅读大量资料并完成开题报告;
2022年12月1日-2022年3月18日 写初稿并完成中期检查;
2022年4月23日 上交初稿;
5. 参考文献
[1]梁俊伟,代中强.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动因:基于宏微观的视角[J].世界经济, 2015,(11):90-116.
[2]刘爱东,曾志.欧盟对华出口产品反倾销调查的统计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01):88-93.
[3]刘爱东,梁洁.1995-2009年国外对华反倾销案件统计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73-78.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