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普惠金融这一概念,最早由联合国于2005年提出。2015年末,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 年)》,给出普惠金融的精确定义: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1]。
近年来,随着大中型银行设立聚焦服务小微企业的普惠金融事业部,我国普惠金融取得迅速发展,金融产品不断涌现,金融服务覆盖率显著提高,小微企业贷款可得性不断上升。然而,我国普惠金融依旧存在发展不平衡,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当前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传统金融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普惠金融需求,必须另辟蹊径。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为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大数据,云计算,移动支付的迅猛发展带来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为普惠金融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互联网金融具有与生俱来的普惠性,可以显著扩大金融服务的范围,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降低交易成本,拓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与深度。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选题背景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Sandip等(2015)对孟加拉国银行信贷进行研究,认为普惠金融对穷人有着积极影响。Tawfique(2016)指出普惠金融的首要目标是为“无法取得银行信贷者”提供融资渠道。Adeola等人(2017)在对尼日利亚1981-2014年间小额信贷研究的基础上,得出增加小额信贷供给可以促进普惠金融发展[4]的结论。互联网金融,国内学者习惯称之为“InternetFinance”或“Online Finance”,但这一概念在国外并没有与之完全一致的对应。西方主流学界对于互联网金融存在两种典型而对立的认知:延伸观与颠覆观。延伸观的代表人物Allen(2008)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对传统金融的外延与延伸。而Shahrokhi(2008)等人则认为互联网金融将颠覆银行等传统金融行业,开启全新的“金融脱媒”模式。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1月20日前 ——完成基础材料收集整理,列好写作提纲;
2022年11月30日前——完成开题报告,提交指导教师;
5.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 年)》
[2]SARKER,Sandip;GHOSH,Sujan Kumar;PALIT,Mollika.Role Of Banking-Sector To Inclusive Growth Through Inclusive Finance In Bangladesh.Studies in Business amp; Economics.2015,Vol.10 Issue 2,p145-159. 15p. DOI: 10.1515/sbe-2015-0026.
[3]Al-Mubarak,Tawfique.The Maqasid Of Zakah And Awqaf And Their Roles In Inclusive Finance.Islam amp; Civilisational Renewal.Apr2016,Vol.7 Issue 2,p217-230.14p.[4]Adeola,Ogechi;Evans,Olaniyi.The Impact of Microfinance On Financial Inclusion In Nigeria Journal of Developing Areas. Fall2017,Vol.51 Issue 4,p193-206.14p.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