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将60岁及以上的人口视为老龄人口。
截至2015年,我国老年人口达到2.21 亿,约占总人口的16%,而且以每年超过3%的速度快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3 亿,占总人口的 18%。
相关研究显示,2050 年前后,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预计将达到4.87亿,老龄化水平将达33.3%,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分析我国高端养老社区发展现状,与国外高端养老社区做对比,汲取国内外成功经验为我国高端养老社区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拟解决问题:1、为政府规划决策提供参考。
提供公共产品,为公众服务是政府的重要职能,而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产业建设尤为重要。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张晓华(2010)认为,养老社区以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医、老有所安、老有所惠为目标,它将在解决目前养老供需矛盾和实现老年人健康养老等问题上起到重要作用。
熊波(2011)认为,目前中国老年人长期照料的现状有长期照料的需求不断增长且日益呈现出多样性、长期照料的供给比较落后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这两方面的问题,供求的不平衡导致老年人长期照料面临的形势严峻。
牛长华(2012)认为,当前应建立以政府引导、社会主办、民间参与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保障体系。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22.11.20-11.30确定选题、收集资料,写出开题报告;第二阶段:2022.12.01-12.31细列提纲并进一步收集参考文献;第三阶段:2022.01.01-01.31围绕选题实习并完成论文初稿;第四阶段:2022.02.01-02.28对初稿进行补充、修改,接受中期检查;第五阶段:2022.03.01-04.21对论文第三、第四稿进行修改补充并定稿;第六阶段:2022.05.10-06.11参加论文答辩。
5. 参考文献
[1]张晓华.我国养老社区软环境建设的内涵和模式[J].中外企业家,2010,(14):158-159. [2]熊波.老年人长期照料模式与决策[D].华中科技大学,2011.[3]牛长华.老龄化背景下我国社区养老服务问题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2. [4]李振堂.养老社区模式解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17):17-18. [5]冯松.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新型养老社区模式分析[J]. 经营管理者,2015,(36):363.[6]包芸山.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思考[J].科教导刊(下旬),2016,(12):159-161.[7]纪晓岚,刘晓梅.我国养老社区发展的问题检视与对策[J].地方治理研究,2016,(01):60-66. [8]曹阳.新型高端养老社区运营模式方案设计[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