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社会融资规模自2010年首次出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就成为热门词汇。
当前国家经济发展重心由高速增长转变为高速增长,去杠杆,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则成为金融工作重心。
同时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以及金融创新的发展,导致M2与GDP增速的关联性降低,M2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的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程度下降,在2018年政府工作目标中,也不再提M2增速的具体目标。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我国当前经济处于转型期,货币政策目标也有保增长、防通胀的总量目标转为促转型、防风险的结构性目标,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货币供给量的有效性在逐渐降低,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都有所下降。
同时,随着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的发展,社会融资结构开始发生转变,间接融资的比重开始下降,直接融资持续发展。
而直接融资的比重超过间接融资的趋势是必然的,因此引入社会融资规模作为中介目标有其合理性。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化,货币供给量作为传统中介目标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随着金融创新的深化,陈小亮(2016)认为信贷融资规模逐渐下降,其他新型融资规模,因此M2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在逐渐下降,而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在逐渐加强。
二是齐莹(2012)认为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我国货币的内生性在不断增强,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其可测性、可控性也明显下降,其作用受到影响。
三是由于我国社会融资结构发生变化,孙丽莉(2014)认为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对货币供应量变化的反应滞后了,作为中介目标来说,货币供应量的效力在下降。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研究目的:对于社会融资规模作为中介目标的适用性研究,对社会融资规模作为中介目标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提出个人理解,以及是社会融资规模有无存在的意义,是长期存在还是过渡性指标进行研究。
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社会融资目标是否满足作为中介目标所需满足的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的要求;2、对社会融资规模和M2与GDP等反映宏观经济状况指标进行研究,对比分析社会融资规模与M2之间各自优势;3、通过研究社会融资规模与利率之间关系,分析社会融资规模对推进数量型货币政策向价格型转变有无作用。
三、研究方法:文献查询法、实证分析等。
5. 参考文献
[1]. 张春生,蒋海.社会融资规模适合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吗:与M2、信贷规模的比较 [J].《经济科学》. 2013;[2]. 张春生.社会融资规模适合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吗 [J].《上海金融》. 2013[3]. 尹继志.社会融资规模的内涵、变化与政策调控 [J].《经济体制改革》. 2013[4]. 傅程远.中国金融脱媒研究 [J].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2014[5]. 陈小亮,陈惟,陈彦斌.社会融资规模能否成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基于金融创新视角的实证研究 [J].《经济学动态》. 2016[6]. 程国平,刘丁平.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合理性 [J]. 《财经问题研究》. 2014[7]. 赵倩.社会融资规模与实体经济运行的相关性分析 [J]. 浙江大学. 2014[8]. 田光宁,廖镇宇,韩中睿.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有效性:2002-2012年中国的经验 [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3[9]. 仪超.社会融资规模与M2的比较 [J].《商业时代》. 2012[10]. 齐莹.社会融资总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可行性研究 [J]. 上海交通大学 . 2012[11]. 付晓琳.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研究 [J]. 石河子大学. 2013[12]. 孙丽莉.我国社会融资结构变化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J].安徽大学. 2014[13]. 汪洋,葛正灿.中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兼议社会融资总量指标的进一步完善 [J]. 《金融与经济》. 2013[14] 于菁.社会融资总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分析[J].《统计与决策》. 2013[15]. 周先平,冀志斌,李标.社会融资规模适合作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吗? [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3[16]. 程国平,刘丁平.我国社会融资结构对货币政策效力的影响 [J].《财会月刊》. 2016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