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信用卡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凭借其便捷的支付和资金融通功能,不仅成为现代化全球通用的货币形式,融入到居民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中,同时信用卡作为金融产品,已成为现代商业银行新兴的利润争夺领域。改革开放后,信用卡在我国诞生并经历了一次次跨越式的发展,经多年追逐规模和市场后的风险形势日趋复杂,现代商业银行经营信用卡业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信用卡业务是夯实客户基础的战略性业务之一,具有绑定客户、扩面扩户、稳定存款、创造中收等综合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未来几年我国仍要积极扩大内需,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将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零售消费国。信用卡产业作为重要的消费金融产品,未来将拥有无限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利率市场化、客户需求的多样化、信用卡产品的同质性、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第三方支付的迅速崛起、以及客户的低违约成本,世界经济步入下行轨道,短期内难以快速繁荣,这些都给信用卡风险管理带来巨大挑战。因此,处理好信用卡风险,将对每家银行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 研究内容
本论文以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下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的背景开始,首先对国内外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相关的理论依据和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由此展开实证分析,以南京银行南京总行为例,阐述目前该行所采用的信用卡风险管理办法和措施,分析该行在信用卡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并从实际出发提出相应的可行对策及建议,列举应采取的对策及措施;展现了目前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中所得到的经验教训,最终强调信用卡风险管理对商业银行业务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借用南京银行目前的情况,反映出我国主流商业银行在信用卡运营管理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并把理论运用到信用卡风险管理的实践之中,期望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的优化提升具有参考作用。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邹小强(2013)认为尽管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但由于信用卡与民众消费密切相关,因此上半年在商品零售的较快增长带动下,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继续保持着自2003年以来的快速增长。信用卡已经成为我国居民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信用卡业务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而李鹏飞(2018)指出消费金融是当下互联网金融的主攻方向,新的支付方式以及以阿里小额贷款为代表的融资方式,以其便捷、快捷、简单的特点正逐步改变传统的支付方式和融资方式。随着金融脱媒现象的加剧,商业银行与商家的距离拉大,商业银行作为传统的金融中介作用下降,使得商业银行信用卡收入、支付等相关业务面临严重冲击。徐向颖(2018)认为我国信用卡业务规模仍具有发展潜力,但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在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等方面的市场占有率较高,且发展较为迅速。因此在研究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拓展时,需要将移动金融因素考量进来,分析验证二者的关联性。 张嘉励(2017)运用文案分析法和个案分析法,分析了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的成因主要有三点,分别是客户征信体系不完善、商业银行内部制度不完善、信用卡操作系统不成熟。孙一鸣和刘思聪(2017)认为“一些发卡机构为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前占市场先机,只重视数量,忽视对申卡人质量的审核,盲目扩张信用卡的发行量,导致一些资信状况较差的客户持有不止一张信用卡。这一方面是由于一些工作人员对申请人资信状况的调查不严格,对其审核流于形式,只是信用失控,另一方面,对特约商户缺乏监督也是造成信用卡业务欺诈风险的重要原因。”并且运用美国和韩国20世纪后半期出台法律解决信用危机的案例说明信用风险为银行信用卡业务的主要风险。杜玲(2018)认为我国缺乏专业的、有影响力的法律法规,当前唯一的信用卡行业规范《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不仅影响力、低缺乏强制力,而且在于其他法律法规有冲突时容易丧失法律效力,这使得我国信用危机加剧。张勇(2013)认为我国信用卡业务盈利水平相对落后,产品缺少个性化服务,同质化严重。而且支付领域创新日益活跃,第三方支付加入竞争行列。我国商业银行需要提高行业壁垒,树立品牌特色,增强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竞争力。 罗长青(2016)使用结构方程模型考量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影响,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通过网络银行业务的中介作用,实现对信用卡业务的溢出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但互联网金融的替代效应却不显著。有鉴于此,商业银行应积极开拓互联网金融,加快其自身业务的发展。认为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具有较强的溢出效应,而替代效应不怎么明显。从而,商业银行可以加强互联网思维的开拓,在产品设计中,注重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类型的产品开发,同时改变信用卡业务的营销方式,转变为微信微博广告等。并且要加强互联网金融大数据的应用,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同样也应该有效地使用大数据。邢征宇(2005)分别从影响利润和费用的风险因素的角度对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管理进行分析,提出现阶段可以通过严格划分目标客户群、完善客户服务体系、对客户信息进行实时监督、采取合理的筹资管理等途径来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管理水平,进而缩小我国银行业信用卡业务与外国银行业信用卡业务的差距。杨静(2012)认为我国应当借鉴花旗银行将card2.0技术运用到银行卡产品里的做法,创新新型信用卡产品。用新型金融IC卡产品代替旧的磁条卡,提高信用卡的安全性和便携性,而且广泛应用于交通管理、旅游景区、身份识别等众多行业领域。王超越(2015)认为需要全社会统一起来防范个人信用卡犯罪。持卡人要警惕犯罪分子诈骗、冒用的风险,不要轻易将卡转借他人;使用信用卡密码时要严格保密;持卡人一旦发现信用卡遗失或失窃,应在最短时间里办理挂失手续。信用卡犯罪,其实很多时候是由银行管理上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造成的,很多漏洞被利用了。例如,由于现在办卡所需要的身份证、驾驶证等证件都是用复印件,有些银行的审查制度不是很严等等。因此,中国目前在银行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系统需大力建设。齐红梅(2014)认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与国际接轨是银行卡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商业银行可以有效地提升银行卡业务市场的公平性、合理性和有序性,并且能够更好地促进商业银行银行卡业务的专业化和市场化,同时能够有效地保证银行卡业务全面规范地发展。除此之外,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与国际接轨还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各大商业银行通过银行卡业务创新增强商业银行整体的竞争力,有效保护持卡人利益和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与金融稳定,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 (2)国外研究现状 Martin Pager Mayer.(2000)在论文中写到19世纪至20世纪间,信用卡业务在美国充分发展,逐步建立了零售信用卡、分期付款信用卡等,并开始将信用应用到个人消费领域当中。美国信用卡业务发展初级阶段出现了一次较为严重的信用卡危机。20世纪七八十年代,信用卡业务主要面临着信用风险。在1970年之前,美国的信用卡业务发展还不成熟,缺乏针对该业务专门的法律法规,且发卡对象开始扩展,不再局限于之前的“旧客户”,因此,信用风险为主要风险。《公平信用报告法》1971年在美国正式生效,美国国会认为,该法的宗旨在于:首先,能够确保商业银行对消费者的授信是根据消费者个人信用进行调查和决策的,以公平、正确保障银行的工作效力和社会责任。其次,由国会设计较为有效的评估程序,来评价申卡着的资信状况、偿付能力、和信誉等。第三,在对消费者的信用进行评估时,确保了机构的公正。此外,通过《平等信用机会法》、《信贷诚实法》、《信用卡发行法》、《信用修复机构法》、《消费信用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的实施,美国逐步成为世界上有关信用卡的法律法规较为完备的国家之一,成功克服了信用风险。 Joseph Calandro Jr(2007)认为由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金融危机席卷整个亚洲,造成韩国经济萧条,韩国政府为促进经济发展实行金融改革,鼓励特约商家及个人广泛使用信用卡,这一政策旨在活跃市场经济并提高政府税收,然而这一政策却造成了一场严重的信用卡危机。随着经济发展,韩国家庭债务日益增加,由于持卡者无力清偿债务,这些债务变转换为“呆账”,欠债指数不断攀高。仅在不到一年内,危机爆发。之后,韩国政府要求停止街头推销信用卡,以及信用卡贷款比重不能超过50%的政策,逐渐提高对信用卡申请人的审核标准,减少信用卡发放数量,从而降低信用卡业务的风险。 |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11.14 完成选题;
2022.11.15-2022.11.29 对相关文献收集整理归纳,确定调研提纲,完成开题报告;
2022.11.30-2022.3.15 撰写、提交论文初稿,中期检查
5. 参考文献
[1]邹小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战略研究[J].吉林金融研究,2013(01):30-33. [2]宋华,李鹏飞.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影响及启示[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01):96-99 104. [3]徐向颖.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影响分析[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07):227-228. [4]张嘉莉.中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及防范研究[J].金融经济,2017(06):54-56. [5]孙一鸣,刘思聪.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现状及管理对策的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7(09):77-79. [6]杜玲.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的法律成因及防范措施[J].产业创新研究,2018(06):28-29 32. [7]张勇.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及策略研究[J].北方经贸,2013(10):90-91. [8]罗长青,李梦真,杨彩林,卢彦霖.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影响的实证研究[9].财经理论与实践,2016,37(01):54-58. [10]邢征宇,陈维民,李珂.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浅析[J].海南金融,2005(09):43-46. [11]杨静.论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创新策略[J].海南金融,2012(07):81-85. [12]王超越.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J].商场现代化,2015(02):152. [13]齐红梅.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趋势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05):298 309. [14〕Martin Pager Mayer. The Bankers[M〕. Finance Guide Press 2000. [15〕 Joseph Calandro Jr. Considering the utility of Altman''''、Z一score as a strategic assessment andmanagement tool}J}. Strategyc}-Leadershipperformance 2007.
|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