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人口老龄化对于人类自身发展而言,蕴含着巨大的转折意义,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人口转变的过程,它表明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类构成发生了历史性转变。
当一个国家 60 岁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的 10% 以上,或者该国 家 65 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 7% 以上,那么这个国家实质上就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
我国 2000 年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 为 9. 96% ,2017 年占比达到 13. 39% ,显然我国已面临着老龄化问题。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一、引言,阐述研究背景,并就选题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
二、文献综述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已经存在很多关于人口老龄化问题、寿险行业发展问题以及人口老龄化对寿险需求的影响等问题的文献。姜向群,杜鹏 ( 2000) 通过研究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发现人口老龄化问题会减缓经济发展速度。彭秀健 ( 2006 )论证了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主要来自于劳动供给的负增长以及由此导致的物质资本的低增长。DavidE.Wildasin ( 1991) 认为人口老龄化会增加劳动就业人员的社会压力。国外学者对寿险需求的研究比国内要早,Yaari(1965)第一次将寿命的不确定性纳入到居民消费决策中,他认为寿命的不确定性会影响到人民消费决策,通过购买商业年金险可以将这种不确定性产生的影响降低。MarkJ.Browne,Kihongkim(1993)通过对45个国家的1980至1987年的有关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通货膨胀和社会保障对寿险需求的影响是负相关的。MarkWarshawsky(2011)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能正向促进人寿保险需求的增加。国内学者根据国情,探究人口老龄化对寿险需求影响。江生忠,杨毅(1998)总结了影响寿险需求的关键因素:人均可支配收入、利率等经济方面因素;教育背景、价值观念等社会方面因素。许琳 ( 1999 ) 认为需要建立以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以及商业性人寿保险等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王玉枚(2001 ) 建议政府建立多层次多方面的社会保险体系。杨鹏(2005)从理论方面着手研究,他发现中国自上个世纪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后人寿保险行业接受着不规范的代理人制度、不完全竞争与垄断等问题的挑战。陈玉领(2009)仔细分析了我国老龄化形势并将其与日本的老龄化状况进行对比,他认为日本有所不同的是我国立于“未富先老”状况下的老龄化,寿险公司要抓住机遇。居春光(2009)认为人口老龄化显著作用于寿险业的发展,认为寿险公司须充分了解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特征。张庆君、郜亮亮、苏明政(2011)认为社会老龄化可以积极推动人寿保险的发展。郭琳(2015)则认为寿险业应与人口老龄化协调发展。唐绮遥(2016)认为四川省的寿险保费收入与人口老龄化程度成正比。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计划:
在导师的指导下查阅国内外相关的文献,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认真研究选课题。研究计划安排如下:
1、2022年12月,确定论文题目。
5. 参考文献
[1] 姜向群,杜鹏.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的分析[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0 (02) : 1-8.
[2] 彭秀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宏观经济后果———应用一般均衡分析 [J]. 人口研究,2006 ( 04) : 12-22
[3] 许琳.论老年人的经济保障与服务保障———迎接人口老龄化对 养老保障制度的挑战 [J] 宁夏社会科学,1996 ( 06) : 59 -62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