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资产证券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分析开题报告

 2022-07-29 11:23:0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40年来,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方式,在金融市场上得到迅速发展。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商业银行将各种未来能产生现金流且缺乏流动性的信贷资产的风险和收益等因素进行组合,再予以信用增级,变成可供出售和流通的有价证券,从而实现资产的真实出售和破产风险隔离,控制流动性风险,提高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贷款结构存在长期贷款比重过高的问题,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主动调节信贷规模,加强流动性管理,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银行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问题。

自2005年信贷资产证券化在我国推行以来,已经进行了多次试点。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使得信贷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问题得到高度重视。对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和控制,是金融监管的客观需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写作提纲:

研究内容: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影响的实证研究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信贷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机理;选取资产证券化程度的衡量指标;选取代表银行流动性风险的衡量指标;实证分析过程中的样本选取及模型构建、选取检验分析方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学者们对于信贷资产证券化对银行流动性的影响的看法不一。

国外学者Lorenzoni(2008)[1]认为,资产证券化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流动性,投资主体可以通过证券化来满足自身的流动性需求,#8220;流动性约束#8221;将不复存在。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资产证券化及其衍生链条开始对金融市场产生流动性约束。BIS(2008)[2]认为,在市场信心稳定的前提下,信贷资产证券化使内生流动性不断增加,一旦价格出现逆转,市场信心不足,流动性供给也会戛然而止。Bannier等(2008)[3]以1997-2004年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为样本,研究银行类别及特征对银行资产证券化决策的影响,认为资产证券化提升经营绩效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增加,对流动性的影响较弱。Janet M. Tavakoli.(2008)[4]通过对2004-2007年间美国的结构性金融产品的研究,对结构性金融产品的估价和风险控制方面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国内学者李建华(2005)[5]通过阐述资产证券化对于促进我国金融机构发展的作用,得出资产证券化能提高银行流动性、资本充足率的结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30日前--撰写并修改开题报告

2.2022年3月18日前--收集资料,撰写论文初稿

3.2022年4月30日前--完成论文修改、定稿、外文文献翻译工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 G. Lorenzoni. Inefficient Credit Booms [J]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2008,75(3):809‐83.

[2] BIS. Financial System: Shock Absober or Amplifier [R]. BIS Working Paper; No.257, 2008.

[3] Bannier, C.E., Hansel, D.N.Determinants of European banks#8217; engagement in loan securitization [R]. Discussion Paper, Deutsche Bundesbank, 200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