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开题报告

 2022-07-29 11:23:1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提法,它讲的是制定货币政策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它不同于经济学教科书关于货币政策操作层面的提法(如#8220;宽松的#8221;、#8220;中性的#8221;或#8220;紧缩的#8221;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与稳定币值目标相联系,它包含既防止通货紧缩又防止通货膨胀两方面的要求,它不妨碍根据经济形势需要对货币政策实行或扩张、或紧缩的操作。研究中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有利于理清新常态下经济的微观基础,也更有利于国家的宏观调控。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关键是金融市场在整个货币的传导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目前仍处于转轨时期,市场化程度不高,主要表现为:利率管制导致利率不完全取决于市场供求;与发达国家相比,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较低;汇率缺乏弹性;强制结售汇;资本账户尚未开放,国际资本有限流动。这些转轨时期特有的制度性因素限制了汇率与利率联动机制发挥作用,在汇率与利率联动机制传导的过程中,一些经济变量之问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被削弱。

  但是,我国目前体制下的汇率与利率联动机制中的一系列经济关系并非完全被割断。比如,我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已明显改善、需求的利率弹性不断提高、经常项目已开放等。这些都使利率与汇率之间的相关性增强。只是制度性因素的制约使有些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其他形式反映出来,有些变量之间的关系需要经过较长的时滞才能反映出来。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目标要通过研究内容来体现。研究内容是在理论假设和研究目标的基础上,将研究思路具体化。通常是将研究变量分解成若干子课题,各子课题为总课题服务,既各有侧重,又互相渗透,构成统一的整体。研究内容的确定就是对教育中各种变量进行考察、探讨、测试、调查、实验,以揭示其本质特征,揭示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达到对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在研究内容的设计中,要确定变量的类别和性质,划定变量的范围,说明变量的控制方法,并制定标志变量变化的标准(即指标)。对于实验研究,应对如何操纵自变量,如何检测因变量,如何控制无关变量作出具体的说明。

5. 参考文献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金融市场学》《货币银行学》《计量经济学》《计算机基础》《Eviews应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