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业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研究——基于不同并购类型开题报告

 2022-07-31 14:48:2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企业并购,具有兼并和收购两种方式,参与方分为目标企业和收购企业,收购公司通过购买目标企业的资产或股票,取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和所有权。通过并购,企业可以达到扩大生产规模,整合行业资源,寻求业务多元化等多种目的,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并购这一手段促进企业发展。自十九世纪末至今,全球已经历了六次并购浪潮。在中国,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推行,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证券行业的蓬勃发展,为上市公司并购滋养出一片沃土。

成功的并购能给企业带来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提升企业的市场势力,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但盲目的并购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如造成行业垄断,经营不善导致盈利降低等等。

并购按照不同标准具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比较常见的是按照合并双方业务关联度来分类,可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横向并购指并购双方具有相同业务类型,纵向则是同一产业链上的并购,而双方核心业务没有关联的则称为混合并购。不同并购类型会产生不同影响,对近几年金融行业的并购案例分类,分析其绩效变化,能够较好地研究不同类型并购对企业绩效水平的不同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本文通过了解并购相关的理论,以及对金融行业并购案例的实证研究,检验不同类型并购并购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的差异。主要通过收集2013-2016年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的数据,并将所有案例按并购双方业务关联划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三种类型。对所有并购公司,选取并购前一年和后两年的相关财务指标建立模型,比较差异,得出哪种并购方式更有利当前金融行业公司的发展,提出适当建议。

关键问题:选择何种财务指标代表金融行业公司的业绩水平,如何建立合适的模型获得绩效综合得分,以及对模型的检验和修正,是本研究的关键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国外对并购的研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大量的分析研究。在对并购价值效应即并购绩效的研究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有两类,一类是事件研究法,利用并购发生时对股价的短期或长期影响,研究股东财富的变化。但这种方法要求股市是有效的,具有良好的反应公司内在价值的能力。Bruner(2002)对1971-2001年一百多篇文献进行汇总分析,获得结论是,短期内并购活动中通常情况下目标公司股东获得的的收益远大于收购公司的股东所得。收购公司的超常收益高达10%-30%,而收购公司收益微薄,有下降为负的趋势。另一种研究绩效的方法为会计研究法,利用公司财报发布的会计指标从多个角度考察公司绩效的变化。Healy等(1992)美国1979-1984的50项大型并购事件中获得结论并购对收购公司经营业绩有显著提高,但也有学者获得了相反结论。

国内:中国的证券市场起步较晚,但随着1997年以来国内并购事件的增多,对并购的研究也在兴起。冯根福和吴林江(2001)采用多个财务指标构造综合评价函数,研究1994-1998年的并购案例,认为横向并购长期绩效稳定上升,混合并购短期内较好,但纵向并购表现不理想。而王民志(2005)的研究则认为在中国的上市公司并购中横向并购占主导,且具有较好的收益。雷辉,胡发基,郝艳艳等(2007)发现三者无明显差别,都存在先升后降的情况。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计划

2022.1.5-2022.1.2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王伟.并购类型与并购绩效[J].价值工程,2019,38(18):68-70.

[2]叶会,李善民.企业并购理论综述[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8(01):115-128.

[3]顾俊祺.金融类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J].现代商业,2017(30):99-10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