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IPO股票抑价现象分析—-基于科创板、非科创板上市公司的对比开题报告

 2022-07-31 14:54:4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首次公开募集股票(下简称IPO)是指符合金融当局监管要求的企业在公开的股票市场上募集资金,并在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的行为,它是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一步。IPO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融资渠道,为其拓宽业务范围、扩大经营规模带来了可能,还给广大社会公众提供了新的投资选择。在现阶段询价制度下,我国IPO过程复杂,牵涉发行公司、主承销商、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等多方利益博弈,容易导致IPO抑价。 IPO股票初始上市后,其收盘价格普遍高于发现公司制定的始发行价格的现象即为IPO抑价,这种现象在国际各大资本市场上都普遍存在着。 自90年代上交、深交开市以来,中国股市在曲折中发展,作为困扰国际资本市场的顽疾,IPO抑价也影响着我国股市的健康发展,其抑价程度也远超同期国外股票市场。股票市场作为我国金融市场不可缺少的一环,其设置的初衷是为了优化资源的配置,提高市场的流动性和效率,解决融资渠道的不足,但IPO 抑价现象的频发,显然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设计初衷,降低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尽管金融当局曾制定了不少政策来制止这种现象,但收效甚微,我国IPO的溢价水平依然维持在高位。数据显示,发达国家市场IPO平均抑价率为10%,而我国2011至2015年IPO平均溢价率高达30%。因此,为了削弱IPO过高的抑价,更好的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研究IPO抑价机制至关重要。同时,研究IPO抑价背后的形成机制,有利于我们加深对股市背后的运行机制和资本市场的运作规律的认识,对政策制定者提高反应能力及应对能力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一、引言,阐述研究背景,并就选题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进行分析,文献综述

二、IPO抑价理论基本理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状况 :

IPO抑价在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国外学者率先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不仅通过数据证明了IP0抑价存在的普遍性,还提出了一系列关于IP0抑价成因的理论假说,并对理论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Rock(1986)提出“赢家的诅咒”,认为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故发行商为了照顾普通投资者让其也有利可图,不得不抑价发行。Beatty时和Ritter(1986)对“赢家的诅咒”假说进行了验证,发现新股IP0抑价水平与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不确定程度正相关。Allen和 Faulhaber(1989)、Welch(1989)、GrinbIatt和Hwang(1989)各自独立提出了信号 传递假说,认为产生IPO抑价的原因在于投资者与发行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Logue(1973)通过对美国股票市场上的IP0抑价状况进行研究,发现承销商声誉与IPO抑价水平负相关

国内研究状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计划:

在导师的指导下查阅国内外相关的文献,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认真研究选课题。研究计划安排如下:

1、2022年11月上旬,确定论文题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我国IPO定价、抑价及长期表现分析. 毛立军;李一智.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57(3)

我国中小板IPO抑价原因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 庄学敏.2009, (11)

对我国股票首次公开发行抑价的实证分析.朱南;卓贤.财经科学.2004, (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