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010年3月31日,我国股票市场正式实施了融资融券交易制度,实质性地改变了我国股票市场的机制。在此之前,我国股票市场只有做多机制,而不存在卖空机制;融资融券制度中的融资制度,仍然属于做多机制,只不过是对以往做多机制的放大,而融券制度则是完全不同于以往做多机制的卖空机制。因此,《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办法》的实施,其实质就是将融券业务引入我国股票市场,在我国的股票市场中增加了卖空机制。融资融券机制的建立,是我国股票市场上的重要事件,对于整个股票市场的稳定性和未来发展而言都是异常重要的。部分学者和业界人士认为融资融券机制的建立能够抑制股票市场的波动性,也有部分观点认为由于融资融券机制具有的杠杆效应,可能会增大追涨杀跌的可能性,导致股票市场的波动性更大。那么,融资融券机制是否真的能够稳定我国股票市场的波动情况,对于我国股票市场是起到抑制波动还是增大其波动性。
鉴于这些原因,本文主要探究卖空交易制度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首先,根据国内外现有文献,总结提炼卖空交易的方式及特点。
其次,从一些基础理论出发,论述卖空交易对风险控制的影响。
接着,结合实际数据,并对数据进行详细的处理与分析,从能否卖空的角度,探究卖空交易对风险控制的影响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孟庆斌等(2019)以中国开启融资融券交易试点为背景,使用部分可观测的Bivariate Probit估计方法,以2010—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卖空机制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
崔学刚等(2019)构建了'暴涨暴跌'市场行情指数以区分股市异常波动与非异常波动行情,利用我国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及五次扩容事件作为自然实验,精确分离出卖空交易对股价崩盘风险的独立效应。
韦祎等(2019)我国2010年实施的融资融券业务为背景,使用2011~2016年上市公司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融券卖空交易机制对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行为的影响。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 引言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5. 参考文献
[1] 吴琼,文福强.允许卖空和不允许卖空的证券组合优化分析[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06):76-79.
[2] 邓焱木,杨朝军.卖空交易机制的风险及其传导机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3-7.
[3] 张鹏.不允许卖空情况下均值-方差和均值-VaR投资组合比较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8(04):30-35.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