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智能变电站是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智能变电站遵循 IEC 61850 标准的三层两网通信体系,过程层网络的通信介质采用光纤,以虚回路连接代替传统变电站的二次电回路。虚回路的连接以配置文件的形式体现。其中,全站系统配置文件 SCD 作为全站的信息模型,是整个变电站的信息数据源,是实现信息共享的基础。为解决智能变电站建设周期相比传统变电站周期长的问题,通过对比分析两类变电站设计、调试过程的不同,将智能变电站的设计过程由系统集成商负责改为由设计部门管理设计网络平台完成。该平台基于 SOA 构架设计,根据设备提供商上传的 IED 设备的 ICD 文件,自动生成全站的 SCD 文件,进而生成各个 IED 装置的 CID 文件。设备提供商和系统集成商可以通过网络从该平台下载自己所需的 CID 或 SCD 文件。用户可以通过该平台对 ICD、SCD、CID 文件进行版本控制,进而约束各方的工作进度和质量。通过该平台用户调整了在整个智能变电站的设计、调试、建设过程中各个不同单位的角色权限和职能,优化了管理流程,缩短了智能变电站的建设周期。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本文研究了智能变电站的结构特点,提出了一些改进智能变电站运行维护的技术和方法,所以我总结的本课题关键问题如下:
1、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及其构建方式
2、当前智能变电站网络技术应用的研究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关键组成部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智能电网顺利运行的基础,也是电网调度实现的根本。智能变电站的特色为数据采集处理子系统,该系统可以采集数据、分析数据与管控数据,为电网调度中心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撑。 该系统是智能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的根本区别,使得智能变电站成为智能电网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使电网的智能化成为可能。智能变电站作为智能电网的核心环境,可以为全网提供可靠、标准的节点支撑。但是,智能变电站在设计与施工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为此,提出建设智能变电站设计平台。智能变电站设计平台指的是以满足用户、设备制造商、设备集成商、设计部门以及施工单位等不同角色与任务需求的网络平台。智能变电站设计平台模式决定着该平台的运行效果,为智能变电站的顺利运行提供保障。就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传统的智能变电站设计平台模式存在服务效率低下的问题,为此提出基SOA构架的智能变电站设计平台模式设计研究。SOA构架指的是面向服务的架构,其实质上是一个组件模型,利用接口与契约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连接起来。其中,接口应该在硬件平台、操作系统以及编程语言中使用。SOA构架具有可重用、松耦合、明确定义的接口,无状态的服务设计以及开放标准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希望通过 SOA 构架的应用,可以提升智能变电站设计平台的服务效率。
智能变电站设计平台模式设计主要包括三方面,分别为架构搭建、功能构建以及服务模型建立。引入SOA构架,以此为基础,搭建智能变电站设计平台架构。SOA构架主要包含3个角色,分别为服务请求者、服务提供者以及服务注册中心。SOA构架的主要操作为发布、查询以及绑定与调用,构建服务中心与服务描述。基于SOA架构搭建智能变电站设计平台架构,其主要由站控层、站控层网络、间隔层、过程层网络以及过程层构成,简称为三层两网组网方式架构。
智能变电站以IEC61850标准为载体,充分发挥其先进设计理念、基于对象信息建模技术、基于需要开放型、附带过程层设备模型详细阐述等多元化优势作用,以实现智能变电站三层两网框架的规范化设计。其中数据传输方式主要有网采网跳、直采直跳两种,网采网跳即基于过程层获得或者输出相关信息,即测控装置,直采直跳即只基于间隔层,直接获得或者传输相关信息,无需通过网络交换机,即间隔保护装置。就二次系统继电保护而言,基于最大运行方式相关原则,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整定计算获得最大短路电流,测控设备配置满足扩展功能。通过仿真测试之前所设定CID与SCD文件,实现监控与继电保护相关功能。根据IEC61850标准实现多元智能设备之间彼此连通,特别是SV与GOOSE 相关的虚连,其可实现设备与ICD文件解耦,交互操作性较为突出。
4. 研究方案
本课题是基于SOA的智能站设计平台的建模,首先通过查阅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基于SOA的智能站设计平台建模的方法。研究当前智能变电站网络技术应用,帮助了解研究课题。接着查阅学习有关SOA架构的使用,对课题进行建模设计。方框图见附件。
5. 工作计划
第1周:熟悉所分配课题,收集相关资料
第2周:完成外文资料的翻译和审核
第3周:自拟开题报告、并完成审核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