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碳足迹分析评价开题报告

 2023-02-14 09:34:1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这个世纪,全球平均温度预测将升高25℃。

在中国,年平均气温自1960年以来上升了1.2℃,严重影响着我国粮食作物的生产,然而另一方面,农业生产对全球人类活动的碳排放也具有重要贡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研究的目标(1) 明确东北地区近十年来三种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碳足迹、碳效率等变化;(2) 提出东北地区减少每种作物生产碳排放的可行技术和措施。

2、 研究内容(1)计算评估东北地区近十年来三种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碳足迹、碳效率等变化特征。

(2)明确碳足迹构成因素及其所占比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研究方法(1)搜集整理2004-2013年东北三省水稻、玉米和大豆三种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及播种面积统计数据;(2)搜集整理相同历史时段内东北三省三种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物质投入量;(3)根据相关公式,利用搜集整理的统计数据计算产量碳足迹、面积碳足迹、碳效率等指标。

2、技术路线收集产量、播面、物质投入数据 → 整理计算碳足迹、碳效率指标 → 对碳足迹等相关指标进行分析 → 提出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减排技术方向和措施。

3、实验方案近十年东北地区三种主要粮食作物碳足迹分析评价1、研究地区:东北三省2、时间跨度: 2004-2013年3、主要作物:水稻、玉米、大豆4、计算指标:产量碳足迹、面积碳足迹、碳足迹构成、碳效率5、结果分析:提出针对该地区每种作物生产减排的可行措施4、可行性分析(1)具有可靠的统计数据,国家统计数据收录完成,可供查阅。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1、本研究基于2004-2013十年的统计数据,揭示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碳足迹的历史变化规律;2、本研究对水稻、玉米、大豆三种作物分别计算分析,为该地区每种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减排提出针对性技术方向和措施。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工作将于2015年7月至2015年10月底完成。

1、2015年7月- 8月,明确碳足迹相关计算方法,并根据方法完成数据收集整理工作,查阅相关统计网站及年鉴获取所需数据,并进行归纳整理;2、2015年9月,对获得数据进行提取,校正,并根据方法计算出所需指标,并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3、2015年10月,对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并撰写毕业论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