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项目为中国援牙买加小型中国园林。该项目位于牙买加金斯顿希望公园百合池塘地块上,北东南三侧为现状道路,西侧为公园边界围栏,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
此方案设计的意义在于通过展示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艺术来推动中牙文化交流,促进中牙建立有好的外交关系,加深牙买加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进一步拉近两国间的距离,并且不断加深各领域友好合作,使两国同享合作之乐。
由于牙买加属于加勒比海的其中一个岛国,属于热带雨林气候,这里四季如春,树木旺盛,而我国园林以自然自然山水为风尚、以花木取胜,寓情于景,具有诗情画意之效,很适合中国园林的建造。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此项目的关键问题在于基地中,许多地方不可改动,且用地现状较为平坦,如场地内现有百合池塘1个,池塘内有牙买加地图形状的小岛一座;跨池塘人行桥1座;植物迷宫1个;露明排洪沟1条;树木若干。场地有两个具明显特征的区域:一是场地北侧百合池塘周边以水为主的景区;二是场地南侧以疏林草地为主的景区。这些地方在设计中需要避免改造,因此这些状况为设计增添了许多困难。
因场地北侧百合池塘周边以水为主,南侧以疏林草地为主,所以此次方案具体设计根据场地内的地势而变化。中国园林分为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而更难的是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中国园林的造园手法,既要体现皇家庄重端严的气势又要体现私家园林典雅精致的魅力。由于百合池塘不可移动改造,于是皇家园林中轴对称形式无法完全实现;场地内数棵大型树木的不可砍伐,因此在建造园路与休息场所的时候需要避开树木。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刘敦桢先生曾经说过:假山是中国园林中最为灵活、最为具体的造园手法。假山堪称中国古代园林中最具代表性的标志。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没有置石掇山的园林不是典型的中国古代园林。中国古代园林以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著称,之所以能够体现高于自然的特点,很大程度上得之于置石掇山的艺术创作。造园并非简单地利用或模仿自然界的原始状态,而是经过概括、提炼,在有限的空间中,表现自然的人化。置石掇山设计有真为假地在创作上以自然山水为原型,在自然的基础上,表现出作假成真的艺术效果。在中国古代园林中,置石掇山不仅可以作为园林的主景和地形骨架,而且可以作为园林划分空间和组织空间的手段。置石掇山还起到连接诸多造园要素的功能。利用其陪衬建筑物和点缀空间,能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2、中国皇家园林是指以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自南北朝形成自然式的园林风格到中国园林古典时期结束(清末),其造园风格就未发生重大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臻于精致和完美。西方帝王园林直到17世纪,勒诺特尔式的造园风格席卷西欧。在吸收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造园元素和特点的基础上,冲破传统的规则式造园形式,以更加宏伟的规则式设计手法迅速发展起来,利用轴线将周围的自然元素如天空、森林、河流引入园林之中,形成伟大风格,成为17世纪西方园林艺术的主流
3、我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建筑发展领域最为杰出的部分,也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浸润了我国传统文化价值、审美内涵与特殊功用的空间艺术综合体,其在意境营造、空间布局、造型设计上均富含民族特色,在色彩运用上更是匠心独具。我国古典园林的色彩表象,是其园林属性的外在标识,也是其建筑艺术构筑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无论是皇家园林的富丽堂皇,还是私家园林的清淡素雅,其色彩配置规律、色彩人文内涵以及色彩运用与园林的使用与审美主体的关联性等方面对我们今天的园林景观设计也具有启迪与借鉴意义,如何理性继承其积极意义并结合今天的审美需求加以创新发展,而非简单盲目地遗忘抛弃或模仿抄袭也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4. 研究方案
本项目是通过展示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艺术来推动中牙文化交流。因此设计构思应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对中国传统园林造园手法的分析继承;二是将中国传统园林的特色与场地特征有机结合。
此次方案设计是把中国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相结合,中国皇家园林区域划分以中轴对称形式,所以方案设计中在百合池塘南侧以东西为对称轴,设置一座牌楼,一处影壁,一座天坛,一处终点广场。百合池塘北侧设计分格为中国私家园林,设有长廊与方亭。因场地内种有数棵茂盛的乔木,所以后期多以种植灌木为主。
5. 工作计划
第一周:进行资料查询与收集,研究分析材料,并撰写开题报告。
第二周:查找与中国园林相关的设计案例,汇总、学习、提炼设计中能用到的设计思路与要素。
第三周:进行方案构思、提出概念设计并在进行草稿初步设计。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