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逐渐赶超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文化越来越不受重视。戏剧是中国的国粹。中国戏剧的起源应从远古社会的祭祀活动说起。人们带着面具、跳着舞蹈与神灵勾通,可能还有唱词。楚辞中的九歌就是屈子整理修改的楚国先民祭祀时吟唱的歌词。尤其是湘君和湘夫人中还有对唱。戏剧是演员将某个故事或情境,以对话、歌唱或动作等方式表演出来的艺术。中国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剧、越剧、豫剧、黄梅戏、评剧、粤剧、庐剧、徽剧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戏剧特色,戏剧服装,人物妆容以及戏曲声调各式各样。我钟爱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喜爱戏剧服装上的传统花纹以及人物特有的夸张神情。能够强调人物的性格特点。戏剧能够很好的和国画配合在一起,两种文化相辅相成,彰显传统文化的特色。
研究目的、意义:了解中国戏剧的分类以及各个种类的服装特色,人物特色。通过总结这次毕业作品的实践创作过程和伴随期间的心里路程,来提升自己对艺术语言和艺术理论的进一步认识,并将自己艺术创作的经验呈现给大家,让大家能更好的了解中国戏剧和中国文化。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中国戏剧种类的分布以及起源和发展,戏剧特色,服装特色,本论文主要围绕毕业创作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问题展开论述,这次创作的《戏》的主题一方面是想要表现出中国戏剧的“戏”曲性,另一方面想要表现出中国的国画艺术和戏剧艺术结合的“戏”的美感。
和国外戏剧不同,苏俄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表演体系:指的是幕景化的、模拟现实场景的、创造生活幻觉的话剧表演体系。德国的布莱希特表演体系:指的是将舞台视为流动空间的、无场景无场次的、使演员与观众产生意识交流(即所谓演员与角色的“间离效果”),并带有某种哲理意味儿的戏剧体系。而中国以梅兰芳为代表,梅兰芳的中国戏曲表演体系:是“神形兼备”(即写意)的戏剧表演体系。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调查取材法:通过初步构思,对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根据想法收集相关素材,拍摄照片,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筛选,最终选择符合主题的素材。
2.探索分析法:分析一些优秀的国画作品,学习它们的创作方法的表达方法,确定自己的画面风格和构图形式。
4. 参考文献
1.阿甲《戏曲表演论集》【C】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
2.阿甲《戏曲表演规律再探》【C】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16-17学年第一学期第16周前:下达任务书
[2]16-17学年第二学期第1周:学生提交开题报告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