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西交利物浦大学是由中国西安交通大学与英国利物浦大学联合办学的一所全日制综合大学,大学位于苏州独墅湖高教区内。高教区总占地面积10平方千米,主要由研究生教育基地、创业园区和苏州大学新校区3部分组成。其中研究生教育基地将吸引8~ 10所国内外著名大学设立研究生院和分支机构,主要从事研究生教育。本项目正是位于研究生教育基地内,并与生活配套设施紧密结合区位优势可谓得天独厚。说起苏州,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苏州园林,科研楼的总体布局正是采用了苏州园林院落布局.方式。这不仅是对建筑所在地域的一种尊重,也是在充分现场考察后的一种必然选择,因为在科研楼设计之前,基地东侧已建成的高博学院也是采用了这种空间形态。'要来就来独墅湖,要上就上西交利物浦',这是知名教育家朱永新在深入了解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办学模式后总结出来的一句话。西交利物浦大学位于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高教区内,作为一所由中国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合作办学的高等院校,其既有国际化的教学模式,同时也追求东西文化的交融。科研楼作为西交利物浦大学的重点建筑,致力于为师生提供开放包容的学习和研究环境。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科研楼由A、B、C、D四栋建筑通过连廊形成建筑整体,主要功能区包括大中小型阶梯教室、小教室、生物化学研究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等,主要功能为教学及实验。建筑的一、二楼主要分布大、中型阶梯教室,提供大班教学使用,三楼的景观屋面形成了另一处空中的户外学习场所。每一个非正式的学习空间都是独特的,可以用来作为每个学科教职员工的户外的休息区。A、B栋三至五层为生化实验室,C、D栋三至五层为教师办公室。1.环境设计广场基本采用硬制铺地点缀以绿化、小品、路灯等景观要素,西面的绿化用地采用堆土植树,保证形成科研楼的内部环境,并与外界既有分隔又有联系。教学楼之间形成内广场设计成庭院形式,既美观又实用。2.功能流线建筑的公共部分和阶梯教室等设置在一、二层,实验室设置在三、四、五层。教学楼南向纵列四行布置,与公共部分连接,连接处形成交通中心,既满足消防疏散要求,又形成从公共区向教学区的自然过渡。整个科研楼流线简洁,功能分区明确。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基于Bim技术为研发大楼建模并编制投标报价。
Bim是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是用来形容以三维图形为主、物件导向、建筑学有关的电脑辅助设计。
Bim技术是由美国Autodesk公司在2002年提出的,目的在于帮助实现建筑信息的集成,从建筑的设计、施工直至项目终结,所有的信息都会集合在一个三维模型的信息数据库中,方便相关人员查阅。
4. 参考文献
《中西文化的交融——独墅湖高教区西交利物浦大学科研楼的设计特点 》————夏熔静
《花园式科研楼群——苏州西交利物浦大学科研楼设计》————宋峻、胡世忻、章伟
5. 工作计划
1.编制计划/1-2周
2.协助完成该区BIM技术土建建模/3-4周
3.借助广联达BIM土建算量GCL2022软件,完成土建工程量计算/5-6周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