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比特币(BTC)诞生至今,距今已经有八年的时间。
如今,已经不会再有人去质疑其巨大的影响力。
然而,他的影响力并不及于其本身,围绕其使用的技术的拓展应用以及革新不断涌现。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论文准备以硬分叉的行为的性质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与产生孳息、赠与、发起设立等传统法学概念进行比较,再将其进行定性。
预备分为以下五个部分进行行文:1、 写作背景的介绍;2、 介绍区块链硬分叉(计划分叉式和交易回滚式)和分叉的具体案例(BCH、BTG、BTD和ETH),以此总结出硬分叉的特性;3、 将硬分叉与孳息、赠与、发起设立等传统法律行为进行比较;4、 形成一个关于硬分叉性质的定论;5、 拓展介绍硬分叉和ICO的异同和对硬分叉的法律规制。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暂无任何关于硬分叉研究的法学论文发布。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每日关注新的硬分叉动态,对新的分叉进行记录;2、将新记录的代币与之前的旧币种进行对比;3、每月查看国内外是否有新的研究论文发布;4、每日阅读相关书目,做好读书笔记;5、12月底前绘制论文结构的思维导图;6、大四第二学期开学前完成论文初稿。
5. 参考文献
[1]王珑澔. 论孳息[D].西南政法大学,2014.[2]隋彭生. 法定孳息的本质--用益的对价[J].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8,(06):53-58.[3]李飞. 孳息概念研究[D].厦门大学,2009.[4]吕海. 孳息概念理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5.[5]张兰祥. 试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有奖销售的法律性质及责任[J]. 法制与社会,2008,(30):143.[6]薛文成. 关于赠与合同的几个问题[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4):29-33.[7]周建楠. 公序良俗挑战之法律回应--基于婚外同居赠与行为的效力判断[J/OL].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3(2017-11-02).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1.1566.C.20171102.1338.009.html.[8]孙润溥. 赠与行为的法律特征及赠与合同的效力[J]. 山东法学,1997,(04):56.[9]路宽成. 论有限公司和发起设立的股份公司的一体化[D].苏州大学,2013.[10]杨东. 监管ICO[J]. 中国金融,2017,(16):69-70.[11]薛洪言. ICO:区块链的新商业模式[J]. 互联网经济,2017,(08):20-25.[12]谢辉. 区块链技术及其应用研究[A]. 中国计算机学会.第31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计算机学会:,2016:4. [13]韩璇. 区块链技术中的共识机制研究[A]. 中国计算机学会.第32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中国计算机学会:,2017:6. [14]孙益祥. 比特币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A]. 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成立30周年暨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3:5.[15]Ma Donglian. Profitability Effect and Stock Returns On Chinese A-share Market[A]. 内华达大学金融系、大连理工大学金融研究所.第七届(2015)金融风险与公司金融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内华达大学金融系、大连理工大学金融研究所:,2015:5.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