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法院对同一争议作出的裁判应该是一样的,这既是民事既判力的本质要求,也是司法公信力的基本要求。
而民事裁判的既判力原则上只针对争议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中的双方当事人,但出于#8220;纠纷一次性解决#8221;的考量,加之社会关系内在的关联性和复杂性,将判决效力扩张到有利害关系的人,尽可能扩大民事诉讼的纠纷解决功能。
如此便使得这种相对性被突破而涉及案外人第三人的利益。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第三人撤销之诉的概念及特征。
二、与相关制度的辨析(与第三人参加之诉、与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与案外人申请再审之诉、与撤销之诉的区别)。
三、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用范围。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2012 年 8 月 31 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其中第十条修正案规定《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规定:#8220;前两款规定的第三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但有证据证明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错误,损害其民事权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六个月内,向作出该判决、裁定、调解书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经审理,诉讼请求成立的,应当改变或者撤销原判决、裁定、调解书;诉讼请求不成立的,驳回诉讼请求。
#8221;即增加了案外第三人撤销诉讼制度,就第三人撤销诉讼的适用情形、原被告、管辖法院等作了明确规定。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2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搜集、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撰写、提交、修改开题报告;2、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3月19日,撰写毕业论文初稿,并就有关问题和老师沟通,完成中期检查任务;3、2022年3月20日至2022年5月6日,根据老师的指导意见修改毕业论文并提交修改稿,提交外文文献及译稿;4、2022年5月7日至2022年5月10日,进一步修改毕业论文直至定稿,提交论文定稿版;5、2022年5月11日至2022年6月16日,做好答辩的相关准备工作,完成毕业论文的业务总结。
5. 参考文献
[1] 张卫平主编.新民事诉讼法专题讲座[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2] 张卫平,陈刚.法国民事诉讼法导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3] 蒲一苇.民事诉讼第三人制度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4] 黄国昌.民事诉讼理论之新开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5] 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典专家修改建议稿及立法理由[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6] 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 沈达明.比较民事诉讼法初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8] 常怡主编.比较民事诉讼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9] 杨荣馨主编.民事诉讼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0] 吕太郎.民事诉讼之基本理论(一)[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11] 梁慧星.裁判的方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2] [法]让#183;文森#183;塞尔日#183;金沙尔.法国民事诉讼法要义(上)[M].罗结珍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13] [法]让#183;文森#183;塞尔日#183;金沙尔.法国民事诉讼法要义(下)[M].罗结珍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14] [日]高桥宏志.民事诉讼法制度与理论的深层分析[M].林剑锋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5] [日]高桥宏志.重点讲义民事诉讼法[M].张卫平,许可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16] [日]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增补版)[M].王亚新,刘荣军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17] [日]中村英郎.新民事诉讼法讲义[M].陈刚,林剑锋,郭美松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18] 罗结珍译.法国新民事诉讼法典[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19] [德]卡尔#183;拉伦茨.法学方法论[M].陈爱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