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贤文化与乡村治理精英模式构建开题报告

 2022-07-30 14:59:1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城镇化的发展使得中国农村社会治理方面面临诸多困境亟需解决,当前广大农村地区已经初步实现了村民自治的民主面貌,与此同时,农村面临着农民合法权益有效保护等问题。为此,必须寻求更为有效的乡村治理方法和模式。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乡绅参与农村社会治理的传统,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新乡贤返乡成为一种时代现象。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新乡贤的返乡为乡村社会带来了生机,新乡贤在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水平,维护乡村秩序,调矛盾纠纷,营造良好的乡风文明等方面都发挥了很大功效。但是,新乡贤参与农村社会治理也存在一些困境,例如少数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动机可能不纯,新乡贤在乡村社会治理中可能会与村干部,村民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等。新乡贤作为农村社会重要的社会力量,已成为乡村治理格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主体。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不同时期乡贤的概念比较;

2.乡村治理中的精英理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西方国家率先完成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现代化水平程度高,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国家——社会治理体系,其乡村治理历史上也曾出现过类似我国“三农”方面的乡村问题。但是经过数世纪的发展,在各种治理思想及模式指导下乡村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如今研究方向已集中于公共治理和城市社区治理上。国外成功的典型治理实践案例,有韩国的“新村运动”、日本的“造村运动”、德国的村庄更新等。西方国家采取了不同措施进行了农村改革和建设,在保护乡村特色的同时,采取积极措施实现城乡一体化。学者李昌平较为详细的介绍了国外乡村治理的具体措施,在《海外农村建设启示录》详述了建立农民自主的合作组织;引入工商资本介入农业市场;改革农村金融体制;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推进农业高科技产业化等措施。

国内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研究主要有,孙文涛(2016)对乡村治理的新模式——新乡贤治理模式的可能性进行了内因、外因与阻力的理论分析,并从新乡贤自身、外力助推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但缺乏现实的考察和案例分析。杨军(2016)从新乡贤参与的机制可能性、内外部优势与参与路径等三方面进行了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系统分析。付翠莲(2016)从乡村治理模式的变迁与困境中提出新乡贤治理必要性。颜德如(2016)从当前乡村治理面临的问题出发进行了理论上的新乡贤制度可能性与治村作用探讨。单纯的乡村协同治理研究也不是很多,如马超、李晓广(2015)在考虑到社会多元化发展背景下,深入分析了协同治理困境与出路。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计划:

2022.11.10-2022.11.30:查找文献,收集资料,要求中文文献15篇以上,外文文献1篇以上

2022.12.16-2022.11.30:撰写并提交开题报告,提交详细提纲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李丹. 新乡贤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7.

[2]张梦. 土地流转背景下宿州永镇乡乡村治理转型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7.

[3]张文慧. 农村基层治理中新乡贤工作实践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