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是世界产粮大国,也是粮食消费大国,做好粮食储藏工作意义重大,关系军需民食,也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小麦作为我国主要粮食品种之一,其产量约占世界小麦产量的五分之一,在世界粮食市场占据重要地位。筒仓是一种用来储存各种散体材料的筒状构筑物[1]。在粮食储藏中,筒仓是储粮仓型中机械化程度最高的一种仓房,主要用于储藏散粮。由于其主要采用散粮工艺,具有上仓快,仓底不存粮,周转速度快,占地面积小的特点,因此广泛应用于小麦加工及仓储企业[2]。
小麦是典型的散粒体,储藏在筒仓中小麦的静态特性表征为粘弹塑性体。小麦堆的自重、内摩擦、仓壁对小麦的抵抗引起了小麦的压应力与切应力,而应力、应变、密度随着粮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同一粮层的应力、应变、密度也是不均匀的,粮层深度、密度、压应力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粮仓中小麦堆的粮面高度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降低,底层的小麦被压得越来越压实[3,4]。因此,筒仓中小麦的密度、应力随着粮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且随着储藏期增加而增加[5],所以对于研究筒仓中小麦的密度分布是十分必要的。
小麦储藏在筒仓中,这些粮堆中的“生物成分”(基本粮粒、有机杂质、昆虫和所携带的微生物)的活动及代谢,会影响到粮堆内温度、湿度及气体成分的变化,粮堆内的温、湿度,气体成分同时也会影响粮堆内的“生物成分”的代谢。其中,粮堆微生物旺盛的呼吸作用是导致粮食发热的主要因素,为了保持其储藏的安全水分和温度,必须适时对粮食进行通风,以达到低温和干燥储粮的目的[6]。粮堆的孔隙率决定了通风阻力,而粮堆密度与孔隙率密切相关。小麦在储藏过程中由于自重引起了压应力,小麦堆在压应力的作用下体积缩小,其表观密度(粮堆密度)增大,孔隙率减小,从而增大了通风阻力,影响机械通风的效果[7-9],研究筒仓中小麦的密度的分布能确定筒仓中粮堆的孔隙率分布。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直剪仪、应变控制式三轴仪测定小麦堆的内摩擦角与压力、含水率的关系。
2.直剪仪、斜面板测定小麦堆与仓壁材料(混凝土、低碳钢)的摩擦系数与压力、含水率的关系。
3.密度仪测定小麦堆的表层密度与含水率的关系。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测量粮堆密度的新方法正在研究之中,有研究者利用微波检测粮堆的密度,这个方法是通过测量微波在粮堆中通过时粮堆的介电常数,再由介电常数与密度的关系而获取粮堆的密度[15],杨雷东等[16]人使用了探地雷达等微波检测设备来测量粮堆的介电常数,之后得到粮食密度与介电常数的变化关系,进而求得所测粮堆的堆积密度。之后与数据处理软件相结合并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进行粮仓外形、仓内空间、粮堆体积的测量计算,获取粮堆体积信息,最终获得储粮数量信息。但对粮堆介电常数的测量没有考虑密度分布上的变化,造成反演的储粮密度不够准确。张新新等[17]人利用电磁波在粮堆检测中的原理分析了粮堆结构和介质的特点,并计算出粮堆的介电常数。再有介电常数与密度的关系而获取粮堆的密度。但这种方法不能测量筒仓深处的密度,因微波无法到达粮堆深处而不被干扰,目前只能测量两米深处的粮堆密度[16]。但这种方法不能测量筒仓深处的密度,因微波无法到达粮堆深处而不被干扰,目前只能测量两米深处的粮堆密度。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19年11月至2022年1月收集资料、设计研究方案,测定小麦堆的表层的密度,测定小麦堆内摩擦角,测定小麦堆与筒仓仓壁材料之间的摩擦系数。
2020年1月至2020年4月进行小麦堆压缩实验,测定修正Lade-Duncan模型参数;构建三维筒仓中粮堆的密度与应力时空分布模型;进行模型仓内小麦堆的竖直压应力和水平压应力的试验,求解三维筒仓中粮堆的密度与应力时空分布模型,给出筒仓中小麦堆密度、应力时空分布值,计算筒仓中小麦堆的竖直压应力和水平压应力随粮层深度变化关系。
2020年4月至2020年6月撰写论文1篇,撰写毕业论文,论文答辩。
5. 参考文献
[1] 张承光. 现代化储粮仓型的选择[J].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 2002, 2: 42-44.
[2] 韩楚良, 刘露. 浅谈我国粮食流通技术及粮仓建设[J]. 粮食储藏, 2006, 35(4): 5-7.
[3] 单贺年, 冯家畅, 程绪铎. 大豆堆压缩特性的实验研究[J]. 粮食储藏, 2014, 43(5): 33-37.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