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经济一体化与金融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经济体之间的联系、国际资本跨境流动与信息传递都在加强, 使得各国股市之间的联动日益增强, 这对各国政府的政策制定以及跨国投资者的投资决策都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同时,金融市场间的高度相关性将会加剧全球金融风险的传染, 金融监管将面临新的挑战与不确定性, 国际投资组合带来的风险分散化效果也将降低。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我国金融市场正逐步完善,逐渐融入全球金融体系, 学术上开始高度关注中国股票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动关系,但是我国股票市场仍呈现股价波动幅度大,系统风险高的特点,而系统风险无法通过分散投资来规避。中国为适应逐步开放的资本市场,推出了股指期货,具有高杠杆效应,但是相较于金融市场早已成熟的美国来讲,仍存在不足之处,如果投资策略不当,就有可能给投资者带来严重损失。而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通过股指市场来规避风险/锁定利润。
因此, 在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的环境下, 分别研究中外金融市场的联动关系并进行对比, 对维护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本题目将基于沪深300股指期现货以及标普500指数期现货的日数据,结合相关模型和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对比中美两国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之间的价格波动性影响,进而考察其对市场运行稳定的作用。同时,进一步分析两个市场的联动关系,并就此对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水平概述
田树喜等(2016)对2015年沪深300期现货研究发现正反馈交易行情下,市场会形成风险溢出和波动积聚的联动反应,造成断崖式下跌,股指期货会加剧现货波动性。
郦金梁(2012)基于EGARCH模型的歼九发现,沪深300股指期货的上市提升了股票现货市场的流动性化及价格发现能力,并降低了其波动性。赵树然等(2018)基于异质金融市场驱动的HAR-CAW模型研究得出沪深300股指期现货具有不对称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期货对现货的溢出效应占主导地位。李政等(2016)研究股灾期间三种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实证结果表明对于沪深300和中证500股指期货价格弱外生变量的频率大于上证50股指期货引导现货的频率,三种期货都具有价格发现功能。杨林等(2017)研究股灾期间沪深300股指期现货高频数据发现股灾期间期货具有价格发现功能且对现货单项波动溢出会形成“助跌”效应。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撰写方案
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文献综述
5. 参考文献
[1]林祥友,王瑶,何帅,代宏霞.沪深300股指期现货市场的交易竞争与价格发现的关系研究[J].管理评论,2019,31(02):3-16.
[2]王蓓.股指期货与现货市场的价格关系探究——以沪深300股指期货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9(07):64-65 122.
[3]高莹.股指期货对股票现货市场影响——基于沪深300股指期货的实证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2):170-172.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