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应用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在出行领域。
移动出行服务平台的出现,为出行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多样化的出行选择,同时也为传统交通出行方式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此背景下,研究车主移动互联接运出行的特性,对于促进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制定科学合理的交通政策,改善居民出行体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与交通运输行业的融合发展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在车主移动互联接运出行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出行行为特征分析:学者们利用问卷调查、手机信令数据、出租车GPS轨迹数据等,分析了车主移动互联接运出行的目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出行行为的主要因素。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深入分析车主移动互联接运出行的概念、特征和发展现状。
2.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车主移动互联接运出行的时空特征、出行目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等进行定量分析,揭示车主移动互联接运出行的行为规律。
3.构建车主选择移动互联接运出行方式的影响因素分析模型,识别影响车主选择移动互联接运出行的关键因素,并分析各因素的影响程度。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1.数据收集:本研究将采用多源数据收集方法,包括问卷调查、移动出行服务平台数据、交通流量数据等。
问卷调查将用于获取车主的出行特征、出行需求、出行方式选择偏好等信息;移动出行服务平台数据将用于分析车主的出行轨迹、出行时间、出行距离等;交通流量数据将用于分析车主移动互联接运出行对交通拥堵的影响。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视角的创新:将车主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车主在移动互联环境下的出行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区别于以往主要关注移动出行平台或出租车等特定群体的研究。
2.研究方法的创新: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车主移动互联接运出行的时空特征、出行目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等进行定量分析,克服了传统问卷调查方法的局限性,提高了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3.研究内容的创新:构建车主选择移动互联接运出行方式的影响因素分析模型,并分析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为深入理解车主出行行为决策机制提供新的视角。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孙萍,战晴晴,徐建闽. 基于移动互联的定制公交系统设计与实现[J]. 微型电脑应用,2018,34(03):1-4 8.
[2] 盛煜,王炜,陈行. 基于出租车大数据的城市居民出行时空特性分析[J]. 交通信息与安全,2020,38(04):7-13.
[3] 刘晓慧,方志祥. 基于出租车GPS数据的城市居民出行时空特征分析[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7,52(06):1231-1239.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