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QTL Qfh.nau-2B近等基因系的选育和效应评价开题报告

 2023-02-17 09:34:4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人类饮食习惯中重要的食物(Baloglu et al. 2014)。

小麦在其生长期面临着强烈的生物和非生物胁迫。

据估计,在小麦产量损失中10-16%是由于病原菌引起的(Oerke 200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内容:评价Qfh.nau-2B 在不同遗传背景中的效应。

利用MAS技术将Qfh.nau-2B导入到绵阳 99-323、PH691、川麦42中,选育其近等基因系;调查和分析近等基因系和其轮回亲本(感病对照)在接种赤霉菌后的各种抗性指标,评价Qfh.nau-2B的效应。

研究目标:通过选育Qfh.nau-2B在不同背景中的近等基因系,了解其抗赤霉病侵入、抗扩展的效应。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方法和实验方案1、 近等基因系的选育及抗性评价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以南大2419-望水白RIL群体中仅携带有南大2419 Qfh.nau-2B、不携带其他抗赤霉病QTL的株系NW010为供体亲本,经过三代回交、一次自交后选育 Qfh.nau-2B的近等基因系。

以轮回亲本为感病对照,通过多年多点的抗病性鉴定,评价Qfh.nau-2B在绵阳99-323、PH691和川麦42中的抗性效应。

2、表型鉴定在小麦开花初期,利用撒播病麦粒或喷洒赤霉菌混合孢子液(每毫升1000个孢子)的方法对近等基因系及轮回亲本(感病对照)、重组体及抗感对照材料进行接种,21天后调查其病穗率(PIS)或病小穗率(PDS)来评价其Type I抗性;同时利用单花滴注的方法对其接种,21天后调查病小穗数(NDS)和病轴长(LDR)来评价其Type II抗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小麦赤霉病的危害十分严重,虽然定位了许多抗赤霉病QTL,但深入研究的并不多,且不能满足抗赤霉病育种的需要。

与目前研究较多的QTL不同,Qfh.nau-2B是来自骨干亲本南大2419、至少与两种赤霉病抗性相关的主效QTL,目前还没有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报道。

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阐明Qfh.nau-2B抗赤霉病的遗传基础,为图位克隆和有效利用该QTL奠定基础,对提高小麦综合赤霉病抗性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1、评价Qfh.nau-2B在不同遗传背景中的效应。

利用MAS技术将Qfh.nau-2B导入到绵阳99-323、PH691、川麦42中,选育其近等基因系。

2、调查和分析近等基因系和其轮回亲本(感病对照)在接种赤霉菌后的各种抗性指标,评价Qfh.nau-2B的效应。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