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课题的意义:大豆是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但大豆单产较低。
目前国内的大豆产量不能满足需求,还严重依赖进口,提高大豆的单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大豆的粒型(籽粒的长、宽和厚)和百粒重是重要的产量性状,通过对这些性状的考察,利用关联分析和连锁分析方法,挖掘、定位到稳定的分子标记,能有效提高育种效率以及对相关基因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大豆的单产[1-5]。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通过大豆自然群体和重组自交系(科丰一号南农1138-2)群体,对重组自交群体获得的表型性状数据采用加性QTL分析的连锁分析,对自然群体采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关联分析,分别得到与大豆粒型和百粒重显著相关的QTL位点和SNP位点,最终结合连锁分析和关联分析的结果获得与大豆粒型和百粒重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
内容:通过对2017年收获的自然群体和重组自交系群体籽粒粒型和百粒重两个表型性状进行考察,获得数据后对重组自交群体获得的表型性状数据采用加性QTL分析的连锁分析,得到与大豆粒型和百粒重显著相关的QTL位点;利用覆盖全基因组的20多万个SNP标记,采用GAPIT软件,对自然群体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获得与大豆粒型和百粒重显著相关的SNP位点。
结合关联分析和连锁分析的结果获得与大豆粒型和百粒重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利用大豆自然群体和重组自交系(科丰一号南农1138-2)群体,通过对重组自交群体获得的表型性状数据采用加性QTL分析的连锁分析,得到与大豆粒型和百粒重显著相关的QTL位点;对自然群体采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关联分析,得到与大豆粒型和百粒重显著相关的SNP位点,结合连锁分析和关联分析的结果最终获得与大豆粒型和百粒重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
技术路线:(见附件)实验方案:1.将自然群体和科丰群体的籽粒收获、烘干后,每个材料取三个重复,用电子游标卡尺测量籽粒的长、宽、厚,每个重复取15粒,求平均值并计算长宽比、长厚比和宽厚比;用天平测量粒重,每个重复50粒,求平均值。
2.将获得的粒型和粒重数据进行处理。
4. 研究创新点
大豆籽粒百粒重和粒型对于产量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百粒重的研究已有部分报道,但研究粒型基因和分子机制的报道鲜有,可以为粒型、粒重控制基因的研究打下基础,指导作物高产育种。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1.2017年5月2017年11月:两个群体的种植、田间管理及收获2.2017年12月2018年1月:脱粒、烘干3.2018年2月3月:考种,测量种子的长、宽、厚和粒重,数据处理分析4.2018年4月5月:撰写毕业论文预期进展:1.获得与粒型和粒重显著相关的QTL和SNP位点2.获得与大豆粒型和粒重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3.完成一篇本科毕业论文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