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背景:
刻纸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新中国成立,刻纸受到政府重视,一批美术界人士投身其艺术事业中,他们将传统工艺和现代美术理念相结合,吸收剪纸、木刻、年画、国画长处,对细纹刻纸进一步创新。保持白色纸的同时采用彩色纸张创作,使刻纸作品的题材、内容、设计和表现技法得以发展。刻纸是保留历史记忆、凝结民族智慧、传递民族情感、体现民族风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见证。刻纸久负盛名,苏式刻纸如同苏州秀美的自然风光一样,具有鲜明的江南地方特色。吴地刻纸以弧线造型为主,形成了婉转流畅的韵律之美。
高低错落的粉墙黛瓦、蜿蜒转折的街巷小道、炊烟袅袅的小桥人家是苏式水乡生活环境的代表元素;苏州园林是建筑、山水、花木、雕刻、书画的综合艺术品,集自然美和艺术美于一体,构成了曲折迂回、步移景换的画面;现代城市建筑又散发出新材料、新结构的特点;创作将三者巧妙结合,灵感一是来自于对新型苏式生活环境和自然生态的感悟;二则来自于心灵深处的文化情结。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调查法:收集苏州园林建筑、园林景致、水乡古村和现代建筑等相关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为整个创作做前期准备。之后再进行资料整理、统计和研究;
(2)文献法:主要参考有关创意设计、刻纸技法等方面的文献和书籍。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进行参考、比较和学习,完成知识结构;
4. 参考文献
[1] 陈绍林.乐清细纹刻纸艺术语言抽象符号探析[J].美与时代,2010(08);
[2] 韩雷,王铁军.从叙事造型到审美情感——乌拉满族剪刻纸艺术中的形式语言[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 戴进.“郭勒”——国家级非遗刻纸创新设计[J].明日风尚,2017(16);
5. 工作计划
(一)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
[1]第2周进行毕业创作动员报告会,讲解毕业创作和文本撰写的选题范围和要求、根据选题方向分配指导教师完成毕设分组;
[2]第5周—第6周由指导老师负责辅导学生完成选题申报表填写、任务书下达;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