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病原菌,食品易受其污染,产生外毒素和侵袭性酶,导致人类食物中毒和化脓感染。
研究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面临不适环境的胁迫时,会诱导出一套自我保护机制。
即金黄色葡萄球菌经过不适条件处理后,再遇到不适环境的胁迫时,其存活能力会明显上升。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对不同培养温度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热抗性影响进行研究,将金黄色葡萄球菌经不同温度(10℃,28℃,36℃和45℃)培养至稳定期,再进行热烫处理(60℃,70℃和80℃),利用Weibull模型拟合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不同培养温度下的热抗性曲线,总结不同培养温度对其热抗性的影响。
拟解决的问题:不同培养温度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热抗性的影响。
写作提纲:1.引言、 2.材料及方法、 2.1材料、2.2设备与仪器、2.3灭菌准备、2.4试验方法、3.结果与分析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一些菌种的热应激机制已有较深入的研究,如Silva等研究发现,对数期的不同乳酸菌在65℃下处理10 min,菌体存活率很低,而经过非致死温度50℃处理30min后,再对其进行65℃下处理10min,菌体存活率相应的提高了10-1000倍。Sung等研究了在25、45、50、55 ℃下,使用3.0 L/min流速及质量浓度为2.0~3.0 g/m3的气体臭氧联合对苹果汁中的大肠杆菌O157:H7进行灭菌处理后发现,在这些温度下加入臭氧联合灭菌,都会显著提高大肠杆菌灭活效率。廖庆在植物乳杆菌的热应激研究中发现,植物乳杆菌 LP-Onlly 平台期菌液在 45℃适应 30 min,然后经 55℃处理 15 min后,其耐热性提高了约 15 倍;对数期菌液热适应后,其耐热性提高了约67倍。由此可见,目前国内外对乳杆菌的热应激研究较为广泛,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的热抗性方面的相关研究还较少,有关培养温度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热抗性影响还有待探索。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周: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毕业设计的基本内容。
3-4周:熟悉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掌握基本的灭菌、菌种培养等实验操作。
5-6周: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在10℃,28℃,36℃和45℃下培养至稳定期,统计各温度下的菌落数。
5. 参考文献
[1] Gao, Y. L., Ju, X. R., Jiang,H. H. Use of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foodconstituents on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activation by high pressure and mildheat. Process Biochemistry, 2006, 41(2), 362-369.
[2] 陈霞, 杨振泉, 黄玉军, 等. 乳酸菌环境胁迫应激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乳品工业. 2011,39(1): 34-37.
[3] ALVAREZ-ORDONEZ A, FERNANDEZA, LOPEZ M. Relationship between membran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and heatresistance of acid and cold stressed Salmonella senftenberg CECT 4384[J]. FoodMicrobiology, 2009, 26(3): 347-363.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